全國知名互聯(lián)網(wǎng)會展平臺,提供展會設計、展覽設計搭建、會展策劃、會展搭建等全方位解決方案!
我的位置:

動物怎么溝通?

提問者: 景瑤和|瀏覽 138 次|提問時間: 2015-11-08

已有 1 條回答

紀露忠

2015-11-08 最終答案
http://www.hengqian.com/res_data_view.asp?id=37490&Page=1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動物的通訊行為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自然界中,它們總是組成一個小的生活群體,盡管有一些喜歡獨來獨往,但至少它們在交配時需要與異性接觸在接觸過程中,它們的鳴叫,彼此間互相的觸摸,甚至一些化學物質(zhì)的釋放,使得它們聲息相通,行動一致,無論是在捕食活動中,還是在對配偶的爭奪上都井然有序。這些都是與動物之間存在的通訊行為分不開的。所謂通訊,就是指個體通過釋放一種或是幾種刺激性信號,引起接受個體產(chǎn)生行為反應。信號本身并無意義,但它能被快速識別,更重要的是它代表著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屬性,如性別、年齡、大小、敵對性或友好性等等。視覺通訊在動物園里常會看見游客向孔雀園中的雄孔雀鼓掌拍手,孔雀聽到掌聲,會為游客表演孔雀開屏。然而,孔雀向人們豎起美麗的羽毛,可能是在向雌孔雀示愛,或者是在向同種雄孔雀示威,也許是在向人們發(fā)出警告。它那五顏六色的羽毛其實就是它展示自己,嚇唬敵人的武器??兹甘窃谕ㄟ^展示尾羽傳播某種視覺信息,可惜,在場的游客卻錯誤地接受并傳遞了另一種含義的信息。視覺通訊的形式是比較廣泛的,雄性馴鹿頭上碩大的犄角,草原上雄性獅子頸部漂亮的長鬃毛,這些動物的外表特征都是向雌性同類發(fā)出的視覺信號。青蛙在草叢中呈現(xiàn)碧綠的體色,而潮一、的保護色往往是通過散布錯誤的視覺信息來迷惑天敵或獵物的。視覺通訊的形式還包括動物的肢體語言。擬態(tài)使得落葉蝶化作一片枯葉,欺騙了鳥類的雙眼。獵狗面對對手時,頭部前伸、前肢前趴、身體下伏、后肢蹬地、露出牙齒、兩耳豎起以示對對方的威嚇。而在主人面前,獵狗便會俯首貼耳、搖動尾巴,一副順從的模樣。雄蜂源在向雌蜂蝶求愛時,會表現(xiàn)出一個相當復雜的儀式:將最漂亮的體色顯現(xiàn)出來,向著雌妹飯的方向用尾巴撥動水流,并且水中帶著雄峰燃身上一種特殊的氣味。雌蛾螺便同時獲得了視覺、嗅覺和觸覺三方面的刺激。視覺通訊對于人類來講也是最為簡單和直接的聯(lián)系方式。無論是楊貴妃的回眸一笑,還是張翼德的吹胡子瞪眼,戀人之間含情脈脈的對視以及反目成仇的怒視……所有這些都體現(xiàn)了視覺通訊的作用。視覺通訊在動物界是十分普遍的一種通訊方式,具有簡單、準確、迅速等優(yōu)點。但是這種通訊方式也有很多的局限性。在自然界僅僅以視覺通訊作為主要通訊手段的動物是很少的,它們往往以視覺通訊方式和其他通訊方式共同使用,發(fā)送或獲取準確的信息。聽覺通訊鳥類為吸引異性排斥同性,宣告領地占有的歌聲以及警告捕食者來到的尖叫聲都是聽覺通訊。法德、的住物學家記錄下烏鴉的種種叫聲集”。他們開著放音車在村子周圍移動,通過播放其中一種烏鴉的叫聲,終于解決了該村長期困擾村民的烏鴉問題。這其中就巧妙的運用了聽覺通訊的原理。由于動物的發(fā)音機制不同,產(chǎn)生的種種奇妙的聲音也大相徑庭。哺乳動物依靠喉管,鳥類依靠鳴管,昆蟲往往依靠翅膀的振動,而青蛙卻依賴于聲囊發(fā)聲。因為聲波可以繞過障礙物傳播,發(fā)聲的頻率多樣組合又為各種信息的傳遞奠定了基礎。同樣的發(fā)聲器官只要做出略微的調(diào)整就能產(chǎn)生一系列的聲音,具有很強的靈活性,所以聲音的傳播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。然而,聲音的傳播又具有瞬間性,稍縱即逝。當然,在動物世界里有一些動物是依靠超聲波來進行通訊與捕食的,如人們熟悉的編幅和海豚,就是利用超聲波通訊的?;瘜W通訊俗語有“鼠目寸光”的說法。這是由于老鼠的視覺能力很低,只能達到12厘米的距離。而老鼠的聽覺也僅70千赫左右,一張報紙就足以阻礙聽覺信號的接收。老鼠的活動環(huán)境十分復雜,很容易阻礙它那本來就不出色的視力月D么老鼠是通過什么來進行交流呢?這就是另外一種通訊方式:化學通訊?;瘜W通訊就是動物通過釋放一些化學物質(zhì)來影響或控制其他動物的行為?;瘜W通訊有時會影響整個動物群體的活動甚至調(diào)節(jié)整個種群。這些化學物質(zhì)稱為外激素。有文獻報道,外激素可能是最為原始的通訊信號,在藍藻、細菌和其他原核生物之間是惟一的通訊方式。動物釋放化學物質(zhì),不僅影響其他個體的行為,還能影響到生理。如蜂后會分泌一種稱為“蜂王漿”物質(zhì)的化合物,能抑制工蜂卵巢的發(fā)育。另外,化學通訊還是維持群體秩序的重要手段。在螞蟻群中,蟻后不能養(yǎng)活自己,但它可以分泌一種外激素,來引誘工蟻,使工蟻積極喂養(yǎng)蟻后。螞蟻的卵和幼蟲也能分泌一種物質(zhì)。螞蟻幼蟲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,當濕度變小,它們便停止分泌外激素,而工蟻會很快的將其轉(zhuǎn)移到潮濕的地方,這樣幼蟲便能重新分泌對工蟻來說堪稱“美味佳肴”的化學物質(zhì)了。談到化學通訊,似乎我們應該為狗隨地小便的不文明行為進行一下辯解。其實這并非狗的不文明表現(xiàn),而是它在行使自己的化學通訊手段。狗往往并不是由于膀眈充盈而到處排泄,實際上它只是在向別的同類宣布:這里已經(jīng)是我的地盤了。這是一種依靠化學物質(zhì)搶占領地的做法,當一條狗三條腿著地,一條后腿提起對著馬路上的消防龍頭排尿時,說明它已經(jīng)用尿液的氣味將消防龍頭劃為己有了。而狗真正的排尿姿勢是四肢平鋪蹲在地上的。觸覺通訊觸覺通訊也是一種相當普遍的通訊方式。對于視覺能力有限或者生活在無法利用視覺通訊環(huán)境中的動物來說,觸覺通訊往往是一種重要的傳遞信息的方式。某些生活在深海區(qū)域中的魚類,由于光線很弱,視力退化了,但它們往往具有非常發(fā)達的鰭刺和觸須,上面布滿了敏感的神經(jīng),在水中游動時,它們可以感知水流的變化,尋覓與捕捉獵物和接收性信號。觸覺通訊也可以通過其他物體作為媒介,以振動或者波動的形式來傳播信息。雄蜘蛛想要進行交配必須到網(wǎng)上尋找對象,上網(wǎng)前雄蜘蛛會做出一種類似“撥弦”的動作,撥動網(wǎng)絲發(fā)出一定的振動,據(jù)此雌蜘蛛可以判斷出是獵物,還是求愛對象。不僅低等動物依靠觸覺作為通訊方式,在高等動物中觸覺通訊也相當普遍與重要。在猴子的社會群體中,猴兒們常會彼此相互梳理毛發(fā),這其中既有母猴出于對幼猴的憐愛,又有出于對猴王的奉承,當然還有猴王囂張的戲弄。這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,如果將剛剛出生的小猴從它的母親身邊抱走,由專門的機器人來撫養(yǎng),那么即便身體健康,它的反應能力和智力與正常的小猴相比,也顯得比較低下。如果人們經(jīng)常撫摸或者抱抱它,情況則會有很大的改觀。從這里不難看出,幼年時,對小猴的經(jīng)常撫摸、摟抱,可以使它的反應提高,更具有生氣。對于人類來說,父母們在孩子幼年時多給一些愛撫,比起成天以嬰兒車和玩具熊來應付孩子,更有益于孩子的生長發(fā)育。電通訊在發(fā)現(xiàn)美洲大陸后,許多冒險家都前往那里尋找他們夢寐以求的黃金。有一個西班牙探險隊伍,在當?shù)赜〉诎踩藥ьI下,進人了亞馬孫河上游的一個低洼地,這里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水塘。印第安人止步了,白人不理解,這里不可能有食人魚,當然也不可能有鱷魚和大蟒蛇。一個白人挺身而出,要給印第安人作榜樣,可是沒走多遠,就大叫一聲,直挺挺地仰面倒下,幾個同伴上前去救他,也跌倒在水塘里。過了好一會兒,其余的同伴才將他們救出來。幾個小時后,這些人才從僵直的狀態(tài)下恢復。到底是什么襲擊了他們?原來在熱帶混濁的水塘中,生活著依靠體表放電來進行彼此交流和捕食的特殊魚類——電鰻。那幾個探險家就是被水塘中電鰻施放的電流所擊倒的。它們施放出的電壓往往可以達到600伏特。自然界中不僅有電鰻、電路利用身體發(fā)電器官產(chǎn)生很強的電流獵取食物,深水中的鯰魚、鱷魚也可以依靠體表電感器進行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。動物的通訊行為是通過自然選擇演化而來的,每一類通訊行為往往有著特殊的功能與進化過程。這一過程歷經(jīng)了許多艱辛,在不同的環(huán)境下,因物制宜,形成了適應自己的交流方式。可以說通訊方式、環(huán)境以及某些器官之間是一個相互影響、共同促進的關聯(lián)網(wǎng),相互作用下,使得彼此達到協(xié)調(diào)的狀態(tài)。往往越是高等的動物,越具有較多的通訊方式,這樣就可以在環(huán)境發(fā)生劇烈變化時,仍可以交流信息,與同伴共同渡過難關。而那些依靠單一通訊行為進行交流的生物,此時則會與外界完全失去聯(lián)系,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。通訊行為不僅是發(fā)生在個體之間或群體之間的事,細胞之間也具有相互通訊的方式,化學通訊與觸覺通訊可能是其中最主要的兩種。在細胞的不斷分裂過程中,當彼此相互接觸時,正常的細胞將會停止分裂,即所謂的接觸抑制,這其中好像完成了某種信息的傳達。癌細胞似乎不受這種通訊的影響,仍然不斷地瘋長,對于它的控制及其通訊行為有待深入研究。當然,細胞之間的通訊行為屬于細胞社會學研究的范疇,這正是當前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研究熱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