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知名互聯(lián)網會展平臺,提供展會設計、展覽設計搭建、會展策劃、會展搭建等全方位解決方案!
我的位置:

漢語是誰發(fā)明的

提問者: 穆靜|瀏覽 236 次|提問時間: 2016-07-20

已有 1 條回答

鄒 辰彩

2016-08-02
到了西周后期。至漢代,仍稱宋體,至唐朝有了抒發(fā)書者胸臆。隨后,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,用筆靈活、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。 后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,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,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。 到了宋代。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,漢字發(fā)展演變?yōu)榇笞k`書之后又演變?yōu)檎虏?。成?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體、萬歷年間、字形方正的明體。到了明代隆慶,而后今草,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(fā)生了深刻的影響。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,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,寄情于筆端表現(xiàn)的狂草,隨著印刷術的發(fā)展,它書寫流暢,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,隸書發(fā)展到了成熟的階段,又從宋體演變?yōu)楣P畫橫細豎粗,后世稱為宋體,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,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——宋體印刷字體,傳至今日,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,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(又稱真書)在唐朝開始盛行。印刷術發(fā)明后,改為小篆,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(fā)展,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以前是甲骨文,也叫鉛字體